高中生物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心得体会
曹 波
2013年4月12日,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课改联盟组织的这次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,这次活动让我得到了锻炼,感觉收获很多,成长很多。
通过这次讲课,我认识到,不管是这次课改联盟组织的讲课,还是校内组织的示范课等,都是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机会和平台,年轻老师要想尽可能快的成长、成熟起来,应该积极的参加这种活动。这次活动,还让我认识到,同样的内容,由不同的老师执教,对于课堂的环节设置有所不同,对于知识点的处理方式不同,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。在生物学科这一节课中,具体到一些知识点的处理上,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我在现场就有“原来还可以这么做”的感慨,这些细节,让我深受启发。
就课堂教学而言,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新性被激发出来,学生当堂所学的内容就可以被很好的掌握。通过对这四节课的反思,我深刻体会到:传统的授课的方式仍然可以采用,但是教师不应越俎代庖,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,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,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,循循善诱,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。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,重视课堂生成,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,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,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。
在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的同时,结合不同学校的老师的评课,通过具体的比较,可以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,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,让我对这节课的内容会有更深的理解,也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,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,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“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,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,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,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、更完善地表现自己。”我想,每个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,我一定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,我一定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,借鉴别人的长处,不断在实践中探索,不断总结,不断改进课堂教学,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水平,努力提升自己,从而更好地成长。
